当前位置:首页>>本所简讯

央视丨“ 驾考作弊需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?” 岳屾山律师评论


2020年10月18日,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央视特约评论员岳屾山律师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《共同关注》栏目采访,就驾考作弊需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?发表评论。

新闻背景

近日,广西钦州车管所考试科的民警在考场内抓获了一名作弊的考生。经检查,民警发现这名考生黄某头上戴了一顶假发,而假发里藏的是考试作弊工具无线通讯设备,耳朵里还藏着用于接收考试答案的无线耳机。

黄某交代,其刚参加完驾驶人违法记分满分教育,如果本次科目一考试通过的话,就可以恢复驾驶资格。黄某担心自己不能通过考试,于是在非法中介那里花费500元购买了这些作弊设备,非法中介声称只要戴上这套作弊设备,有不会的题目都能帮他解答。

目前,车管所已对非法中介进行深挖细查,并依据相关规定取消了黄某的考试资格,锁定黄某的驾驶证,告知他一年内不得再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。

现行的法律规定对在驾考当中作弊的考生,以及组织他人作弊、用高科技帮人作弊的人员将施以怎样的处罚?如何最大程度上杜绝此类作弊事件的发生?

律师分析

一、国家考试中组织帮助作弊最高可处7年徒刑

岳屾山律师认为,首先,按照我国法律规定,在驾考的过程中作弊会被取消成绩,一年内不得申领驾驶证。

其次,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,组织作弊或者为组织作弊提供相应的器材或帮助的,都属于犯罪行为,一般会被追究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责任。如果情节严重,将被处3-7年的有期徒刑,即组织作弊最高可能会判到7年的有期徒刑。

二、高科技作弊需用高科技防治

岳屾山律师认为,虽然驾考作弊的人是少数,但因为驾考直接关系到公共交通安全,所以对驾考作弊要抓的更严、更紧。

既然有人通过所谓的高科技手段来作弊,我们也可以用高科技的手段来进行防治,比如设置信号发送屏蔽器,在进考场前严格检查,以及监考人员在监考的时候,更应该谨慎和严谨。

三、应加强窃听窃照器材市场监管

岳屾山律师认为,近年来所谓的高科技作弊经常会使用针孔摄像头,或者一些隐蔽的传输器材。在电商平台上,很容易就能购买到这些微型摄像器材,这为考试作弊或者一些其他的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,因此电商平台做好相应的审核,市场监管部门对于这种器材的生产、销售、运输应建立好相应的监管规定,做好监管,避免让不法之徒很轻松的获取到作弊器材。

驾考不仅关乎他人的生命安全,更关乎自己的生命安全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取知识和通过考试,而不是通过非法的手段通过考试,我们应和驾驶一样正道直行,不能走歪门邪道。

法律顾问找岳成,律师界的岳家军!
律师岳家军,为人民服务!
从优秀走向卓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