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6月11日,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律师作客中央电视台《东方时空》直播现场,就强迫交易罪 云南导游获刑6个月发表新闻时评。
就如何看待法院的量刑轻重程度及背后折射的意义,岳屾山律师指出,该判决是在综合了本案的全部情况下予以判定的,根据目前对该案件的报道可知,本案存在着如实供述等从轻的量刑情节。事实上,刑罚的目的不仅在于惩治犯罪,也在于教育和威慑潜在的犯罪人,明示相关的法律后果。
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,导游从事强买强卖或者强迫他人购物的行为,可能涉嫌违反《刑法》相关规定。在《刑法》第226条强迫交易罪中已明确规定,情节严重的,将可能判处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。此处的情节严重,根据司法解释之规定,包括使用暴力造成被害人轻微伤,在此情况下,可以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;而威胁是指通过言语使得对方处于(心理)恐惧的状态下,迫不得已、非本意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。以暴力、威胁手段,强迫对方交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00元的,可以追究刑事责任;强迫3人以上交易或者强迫交易3次以上的,也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;强迫交易数额1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2000元以上的,亦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。
因此,导游强迫游客购物看似事情不大,但实则可能已经触犯了《刑法》,这也就给导游群体作出了一个提醒,在自身从事导游活动中应当避免出现上述强迫行为,否则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。
岳屾山律师指出,当前导游强迫交易并不鲜见,且通常出现在低价团中,例如涉案视频中旅游团。事实上,低价团应当予以打击,因为低价团中的违法违规行为,很有可能对游客的钱财、身体甚至生命造成损失或伤害。
但是我们还要关注到另一点:导游为何这样做?根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,导游在从事导游活动过程当中,与旅行社之间一般没有直接的固定薪资的关系,更多的是根据其所带领的旅游团的消费数额进行提成、赚取收入来维持生计。这也就意味着,我们应当整治、规范现行的旅游市场,让导游群体的收入公开化、透明化,不再让带领别人消费成为导游佣金的来源,以正规、合法的方式赚取佣金,基于此,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绝导游强迫游客买卖的现象。
更多精彩,欢迎关注
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
阅读以往文章,
可点击查看历史消息。